2023年高端装备绿色智能制造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03-20访问次数:77


一、会议主题:高端装备绿色智能制造

二、会议主办:中国信息协会智能制造分会

三、会议承办:安徽工程大学

              高端装备先进感知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芜湖市科技局

              检测技术与节能装置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电气传动与控制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能源互联网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会议时间:2023年3月24日-25日

会议地点:安徽工程大学C座7楼会议室

、会议日程安排:

324日 全天报到华美达酒店

325日 专题报告、交流探讨

环节

时间

内容

主持人

开幕式

325上午

9:00-9:05

安徽工程大学校领导致欢迎词

江明(安徽工程大学太阳集团tyc9728院长)

9:05-9:10

中国信息协会智能制造分会领导致辞

9:10-9:40

合影





学术报告

325上午

9:40-10:10

主题报告:空天飞行器的故障诊断与自愈合控制技术

报告人:姜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副校长





关治洪(安徽工程大学讲席教授)

10:10-10:40

主题报告:基于深度学习的新型电力系统建模、感知和调控——浅谈计算数学的威力

报告人:梅生伟 清华大学教授、青海大学副校长

10:40-11:10

主题报告:关于人工智能赋能智能制造的若干思考

报告人:孙怡宁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11:10-11:40

主题报告:面向复杂工业制造过程的智能感知、处理、决策与控制理论与方法

报告人:夏元清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自动化学院院长

午餐华美达酒店





学术报告

325下午



14:00-14:30

主题报告:模压注塑一体成形工艺

报告人:茅卫东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工






关治洪(安徽工程大学讲席教授)

14:30-15:00

主题报告:光伏+复合电站智能运维系统

报告人:李一帆 信义光伏产业(安徽)控股有限公司总工

15:00-15:30

主题报告:节能空调末端

报告人:蔡文剑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终身教授

15:30-16:00

主题报告:纺织印染产业的智能制造需求与案例分析

报告人:王宗乾 安徽工程大学教授、科技处副处长

16:00-16:30

主题报告:面向复杂加工过程的高效自动化生产线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报告人:陈孟元 安徽工程大学教授

晚宴华美达酒店




报告内容简介(按报告时间先后顺序)

1场:

报告题目空天飞行器的故障诊断与自愈合控制技术

报告人:姜斌

摘要高超声速飞行器具有飞行环境多变、控制精度要求高、跟踪要求快速和大范围高速机动的特点,其飞行器构型和参数变化范围大,对故障补偿能力要求高。执行器是性能关键系统中重要的元部件,一旦发生故障,系统的结构将会发生不确定的变化,设计的控制信号将无法对系统产生有效的影响,从而造成系统性能的损失,甚至出现失控的情况。因此,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自愈合控制面临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执行器故障及结构损伤故障,考虑飞行过程中受到的干扰,研究干扰下的故障诊断与自愈合控制方法与技术,基于仿真平台开展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自愈合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个人简介

姜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副校长,IEEE Fellow,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 亚太地区人工智能学会会士。曾经先后在新加坡、法国、美国、加拿大做博士后、研究员、邀请教和访问教授。担任国际期刊 Int. J. Control, Automation and Systems 领域主编,IEEE Trans. on Cybernetics和 国内期刊《宇航学报》、《控制与决策》等多个学术期刊的编委、《控制工程》副主编、 IEEE南京分部控制系统分会主席,中国航空学会导航、制导与控制分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江苏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

从事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及其在飞控系统和高铁牵引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主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江苏省科技一等奖等科研奖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8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在IEEE Transactions, Automatica, AIAA JGCD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


 

2场:

报告题目基于深度学习的新型电力系统建模、感知和调控——浅谈计算数学的威力

报告人:梅生伟

摘要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我国正在加快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其具有“高比例新能源”和“高度电力电子化”等特征,结构和工况更加复杂多变,带来了系统建模、量测感知和优化调控等方面的困难。基于深度学习机制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分析和决策方法演进,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报告分析了新一代电力系统建模、感知和控制方面的技术挑战,介绍了基于微分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动态建模、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超分辨率量测,以及基于对抗生成网络和强化学习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等新方法和技术,从可微分编程、物理知识约束和攻防演化博弈等角度探讨电力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个人简介

清华大学教授,青海大学副校长兼新能源学院院长,杰青,长江,IEEE Fellow,国家能源局储能示范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盐盐穴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首席专家。 

梅生伟是电气工程专家,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安全控制与新能源高效利用研究。针对我国电力系统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特高压交直流联网及大规模新能源开发三个阶段的重要科学问题,遵循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工业应用的工作路线,在大型发电机抗扰控制、交直流安全输电、新能源高效利用和大规模清洁物理储能领域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并得到广泛应用 

提出电力系统非线性鲁棒控制理论,研制大型同步发电机非线性鲁棒励磁/调速工业控制器,显著提升远距离输电系统安全运行水平。建立复杂电网自组织临界理论和分析方法,创建交直流系统脆弱元件和危险故障路径快速辨识技术,研发连锁故障主动阻断平台,保障我国交直流输电系统安全运行。开拓工程博弈论新学科方向,研发新能源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鲁棒调控一体化平台,为解决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力消纳难题提供技术支撑;提出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路线,主持建成国家储能示范工程 “江苏金坛60MW/300MWh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实现我国在世界压缩空气储能行业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双引领 

出版专著10(英文2),教材2部,发表期刊论文512(SCI262),他引2万余次;ESI高引论文7篇,F5000论文5篇。专利175项(美国专利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10 



3场:

报告题目关于人工智能赋能智能制造的若干思考

报告人:孙怡宁

摘要1、人工智能发展历史简述;

2、智能制造若干特征及其与人工智能的关联;

3、数字孪生与工业互联网;

4中科院智能所简介

个人简介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运动与健康信息技术方向学术带头人、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政府参事。现任国家体育标准委员会委员、创意产业国家技术创新联盟副主席、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规划专家组成员、全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专家组成员,安徽省电子学会、计算机学会和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运动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委。



4场:

报告题目面向复杂工业制造过程的智能感知、处理、决策与控制理论与方法

报告人:夏元清

摘要:报告以实际应用需求为背景,深入研究复杂工业制造过程的智能感知、处理、决策与控制问题。首先,充分考虑工业制造过程的复杂性、工业大数据的多源性等对工业感知系统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工业感知方法;其次,针对工业大数据的处理效率难以满足工业现场的高实时性要求,无法支持云端协作中对数据处理的要求,研究多源异构工业大数据的智能计算问题,对基于多源异构工业大数据的决策知识进行特征提取与知识发现;再次,针对复杂工业制造过程的人工决策无法适应智能制造的要求,提出基于人机合作混合智能的运行管理决策、基于深度学习的计划调度决策与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运行操作决策等智能决策理论;然后,针对决策的精准执行问题,研究复杂制造过程云控制闭环反馈;最后,搭建面向航天复杂产品制造工业系统进行实验与算法验证。

个人简介

夏元清,博士,北京理工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物联网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云控制与决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5场:

报告题目模压注塑一体成形工艺

报告人:茅卫东

摘要针对汽车等复杂零件,高强度、高热稳定性的需求,纤维片材模压+注塑复合成型工艺,实现复杂零件一次成型,完成产品少件化、少工序、高材料利用率的需求,该技术作为未来成型(形)工艺的重要发展方向。

个人简介

茅卫东,高级工程师,现任现任公司研发中心院长,兼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行业数字化与智能制造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焊接协会专家技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主持及参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1项,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等省部级项目7项;申请发明专利29项,授权发明专利22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1项;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项;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4项。



6场:

报告题目光伏+复合电站智能运维系统

报告人:李一帆

摘要:

1智慧运营管理平台:对所有光伏电站进行统一的实时运行监控、运行管理及设备管理;汇总电量统计、收益统计、累计节约煤量、累计CO2减排量等业务功能,实现设备告警自动提醒、故障自动记录,故障自动派单等功能。

2、视频监控平台:遮荫监测,热成像故障排查,设备定位,火灾识别。

3、无人机检查:高效检查,快速定位,自动化设置。

4自动清洗系统:清扫机器人,喷淋清洗系统。

个人简介

  李一帆,毕业于安徽工程大学,目前就职于信义光能,任职技术总监。

  


7场:

报告题目纺织印染产业的智能制造需求与案例分析

报告人:王宗乾

摘要报告分为三个部分。1. 从“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智能制造的提出、发展与实施路径;2. 结合纺织印染产业的转型升级需求,国内外对比以及“十四五”产业发展纲要,提出纺织印染产业智能制造的三个主要发展路径;3. 列举了在纺织印染头部企业正在实施推广的几个智能制造的案例,分析了智能制造在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个人简介

王宗乾,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纺织科学与工程安徽省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校高峰学科)带头人,安徽省生态纺织印染制造业创新中心负责人。现任安徽工程大学科技处副处长。一直从事生态纺织印染加工技术与理论研究工作,主持承担国家基金、军民融合173计划、省重大专项、重点研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7项,立项发布行业/团体标准5项,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8场:

报告题目面向复杂加工过程的高效自动化生产线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报告人:陈孟元

摘要智能制造中的自动化生产是提升其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但在面向轨迹空间复杂、加工精度高要求的复杂加工过程中,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效率、生产精度相对较低,是中国制造走向国际舞台的一大屏障。为了提高复杂加工过程中自动化生产线的效率与精度,安徽工程大学、芜湖固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与芜湖慧盈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开展协同科技攻关,取得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自主研发的面向复杂加工过程的高效自动化生产线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应用于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二0工厂及金菜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世界五百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产线项目出口印尼北苏,生产的产品远销欧美等发达国家。有力地拓展了国有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海外市场,推动了军用企业自动化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增强了民营企业产品出口创汇的竞争力。  

个人简介

陈孟元,男,1984年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学博士,安徽工程大学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高校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审专家。近年来,主要从事移动机器人视觉SLAM与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第一完成人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20年)、第八届安徽省专利奖(2021年)和安徽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研发)等。以第一/通信作者发表学术论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9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8项;主持编制中国电子学会标准1项;出版学术专著、规划教材5部。2019年和2021年两次获得安徽工程大学鑫龙奖教金。